自闭症援助热线:

15215161651

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病种 >

孩子抽动症的误区揭秘,家长踩中了几个?

来源:小爱老师2024-01-16

儿童抽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发育问题,一般以身体一个或多个不同部位肌肉,不能自控地、反复地、快速地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典型表现,如皱眉眨眼、晃头晃脑、咳嗽、清嗓子等,并可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一些其他的问题行为。抽动障碍的三大误区,你踩中了几个?

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一般发病与儿童时期,尤其是5-10岁的发病率较高。抽动障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人际沟通和性格建设,因此,家长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抽动情况,但过多的关注也容易盲目跟风,踩到误区。

误区一:抽动症可以自愈

抽动症一般是不会出现自愈的情况的,所谓的自愈只不过是一个误区,可能只是孩子很长一一段时间,没有再表现出抽动的症状,但这其实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抽动症已经彻底好了,随时会有可能复发。

当然,抽动症的症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抽动的情况确实会有所好转,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功能的发育更完全了,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发展更好了,大约有50%的孩子,在青春期之后,抽动症症状可能会完全消失,还有些孩子在青春期之后,抽动症的抽搐程度会变得很轻,不再影响孩子的正常功能。

但是,据调查有20%抽动症儿童的抽动症状,会持续到成人期,约5%的抽动症儿童,成年之后,抽动症状比儿童时期更严重。所以,抽动症并不是一定会自愈的疾病,需要家长及早给予孩子关注,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康复治疗。

如果抽动症的孩子,长期没有接受干预治疗,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健康以及正常生活。所以家长一定要了解抽动症有些什么症状,平时多关注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的情况时,及时带孩子去专业医院检查,尽早接受治疗。

误区二:抽动只是孩子的坏习惯

一些父母把孩子挤眉弄眼、清嗓子的情况,认为只是孩子的坏习惯。他们不带孩子去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不仅训斥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强化要求孩子改掉这个所谓的“坏习惯”,这种暴力的教育模式,不仅不能让症状得到缓解,反而会让孩子精神紧张,加重孩子的抽动症状。

有些孩子患抽动症5-10年后才被发现,因为如果孩子是轻度的抽动症,例如轻度的频繁眨眼、晃胳膊等症状,对孩子正常的生活影响不大,家长只会觉得是孩子跟谁学的坏习惯,后面孩子将坏习惯改正就好了。如果是轻度的清嗓子,家长也可能以为是孩子感冒了,嗓子难受等等。直到很久之后,孩子出现了更严重的症状,家长才恍然大悟。

抽动症是一种行为发育疾病,症状发生是孩子不由自主的,自己难以控制的,不是“坏习惯”。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些轻微异常时,不要自行武断下结论,建议还是带孩子寻求专业人员的检查,避免给孩子健康成长和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误区三:抽动症=多动症

虽然抽动症和多动症在本质上,都与身体的运动有关,但是,抽动症是和身体的肌肉运动有关,而多动症是孩子运动过多,停不下来。

患有抽动障碍的孩子,会出现频繁眨眼、耸肩、抖腿等等,在上课的时候不能自控地做很多小动作,老师就可能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检查是不是有多动症,但其实孩子是抽动障碍。

多动症又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是该病的核心症状,一般会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自我管控能力差。多动症儿童也会有些小动作,这只是因为孩子停不下来,只是动得多。而且,多动症的小动作,不会像抽动症的小动作那样“奇怪”。

当然,抽动症可以与多动症并存,这意味着,孩子可以同时患有这两种行为发育疾病。

抽动障碍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可能是社交方面,可能是心理方面,这些影响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儿童的生活中,给父母和孩子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抽动障碍,避免踩到误区。当孩子出现抽动障碍的症状时,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重庆自闭症康复指导 儿童自闭症康复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