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孤独症康复网2025-03-13
115
家长们注意了!当孩子写作业乱动、上课走神、总打断别人说话时,别急着贴"熊孩子"标签!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6-16岁儿童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高达6.4%,却仅有10%获得正确诊断。这不是简单的纪律问题,而是大脑前额叶发育异常导致的"精神感冒"!90%家长误把病症当顽皮,盲目责骂竟会加重症状!
"这孩子怕是没救了!"
重庆三年级学生小狼妈妈深夜崩溃哭诉。课堂上的小狼仿佛被施了魔咒:老师板书未写完,他已盯着窗外麻雀神游天外;数学题刚解到一半,突然把同桌铅笔盒扫落在地。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行为诊室里,这位母亲颤抖着翻开泛黄的幼儿园成长手册:连续5年教师评语都写着"无法安坐""频繁打断课堂",而全家人竟误将这些预警信号当作"男孩天性"!
神经行为科主任医师任永平教授接诊时发现惊人细节:这个写作业时每10分钟就要满屋疯跑3次的男孩,并非故意与家长作对。专业评估揭晓残酷真相——小明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比同龄人迟缓28%,这正是导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生物学根源!
任永平教授介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已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话题。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特征包括持续性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这些症状通常在童年时期显现出来,并且会对个体的学业表现和社会互动造成显著困扰。还可能延续至成年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及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针对多动症,任永平教授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 药物治疗
使用中枢兴奋剂类药物(例如哌甲酯),可以提高脑内突触间隙多巴胺水平,有助于改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症状,减少其他行为问题。
二、 行为疗法
利用奖励机制来鼓励正向的行为习惯形成;另外还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
三、家庭支持
父母应当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过程,提供稳定的情感环境和支持系统。
四、教育适应措施
学校应给予特殊教育计划,调整教学方式以便满足学生的需求。
多动症并非简单的“调皮捣蛋”,它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障碍。然而,只要我们能及时识别出它的迹象并且采取适当的对策加以干预,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不同程度上的进步乃至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多动症的真实面貌,共同营造一个包容友好的社会氛围去关爱那些受此病困扰的孩子们。
三年级,本是孩子们夯实基础、快乐成长的黄金时...
25-03-13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被称为多动...
25-03-13家长们注意了!当孩子写作业乱动、上课走神、总...
25-03-13如今网络发展巨大,许多父母对于教育方面都更加...
25-03-13为什么多动症孩子会面临社交压力呢?首先,多动...
24-10-17多动症(ADHD)儿童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