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自闭症干预的道路上,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任永平教授曾指出,家长在干预孩子自闭症过程中,积极参与、持续学习、耐心陪伴、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等是取得干预效果的关键因素。家长不仅是孩子最早的支持者,也是干预计划的执行者和孩子成长的见证者。
如何为孩子制定出一个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属于哪个类型?有一些什么样的功能状态?家里的生态系统怎么样?”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行为科任永平教授提出了4个问题,在他看来,只有解决了这4个问题,才能为孩子制定出一个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个体化干预,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孩子和家庭的现实情况,提供有效的、可负担的、可持续的和个性化的干预。
自闭症干预案例集
一、自闭症前驱期(低年龄):以家庭为中心的超早期干预
案例:1岁男童,外观正常、运动发育好,但目光对视差、叫名不太应、对人兴趣小,无明显刻板行为。妈妈极度紧张,爸爸、奶奶认为妈妈有心理问题。
分析:孩子有部分自闭症症状,但不能确诊,处于前驱期。在门诊中,这类孩子很多,但不一定会发展成自闭症。
干预:以家庭为中心的超早期干预,即超早期的深度陪伴。家长要多与孩子互动,不要让孩子独自一人。家长克服恐惧,平静陪伴孩子,每隔2-3个月复诊。
二、症候群性自闭症:区分类型,精准施治
案例:2岁女童,1岁前发育大致正常,1岁后语言和交往能力退化,外观头小、爱微笑、目光对视尚可、喜欢搓手、常喘气。家庭和谐、经济好、父母性格温和。
检测:基因检测确诊为雷特综合征,是一种症候群性自闭症,发病率低,只有女孩会出现。
干预:在家庭和社会关爱的基础上,给予孩子适度的认知、语言、运动治疗。针对具体症状,如癫痫、脊柱侧弯等,进行相应治疗。
三、经济条件较差:自然情景下的家庭干预
案例:5岁半男孩,2岁诊断自闭症,干预3年,花费20万,几乎没有进步,几乎无交流、无语言、自伤行为严重、夜间反复醒来,白天经常思睡。父母农民、感情好、性格平静、初中文化、家庭经济差,现感心力憔悴。
干预:停止所有不必要的治疗。建议回家过平静、稳定、规律、快乐的生活,继续承包果园。有空带孩子上山、去果园,确保安全。针对睡眠问题,开褪黑素。
四、轻型有语言智力好:四奖七不八罚
案例:7岁男孩,小学一年级,坐不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离开座位,智力和语言尚可,成绩不稳定,与同学交往不恰当,不太懂规则,破坏行为多。学校要求退学去特殊学校。
诊断:轻型自闭症合并多动症。
干预:让家长了解国家法律和政策,维护孩子上学权利。家庭里停止简单粗暴教育,采用“四奖七不八罚”方法。
五、学龄期阿斯伯格综合征:学习和实施“教育三原则”
案例:12岁女孩,因不想上学、有自伤行为、反复洗澡前来就诊,自幼不善交流、幼稚、单纯、说话口无遮拦、记忆好、特喜欢数学,数学成绩好,其他科目成绩差。父母关系紧张、极度焦虑。
诊断:阿斯伯格综合征伴随情绪障碍,或自闭症1型。
干预:家长学习和实施“教育三原则”,理解、包容孩子,用快乐方法提升社交能力,发现培养孩子特殊兴趣和能力。推荐阅读《假装正常》,让孩子了解阿斯伯格综合症。
任永平教授总结成功关键因素
1.家庭核心干预:家长早期深度陪伴,通过游戏互动避免孩子独处,家庭成员分工协作保持教育一致性,同时调整心态避免焦虑,定期复诊观察进展。
2.科学评估与方法:系统评估儿童社交、语言、行为等能力,学习“四奖七不八罚”等科学干预策略。
3.自然化生活干预:利用户外活动、家庭日常场景进行训练,营造稳定规律的生活环境以改善情绪问题。
4.教育与社会支持:依法争取普通教育或送教上门机会,推动学校和社会提供包容性环境。
5.个性化发展:尊重孩子兴趣选择,通过阅读引导自我认知,促进特长发展。
6.专业协同:定期咨询机构如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结合个性化治疗方案与家庭干预。强调家长耐心坚持,整合家庭、专业机构与社会资源,助力儿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