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虽然能听懂指令,但很少自己主动说话,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的发音很清晰,但就是不愿意说话,应该如何引导呢?”
今天,我们将从孩子是否理解、是否能够说出来以及是否需要说出来这三个方面来解决孩子的语言问题。
一、只有有效地理解,才能有效地表达和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结合实际情景、卡片和绘本,及时向孩子介绍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并教授日常用品、动词、食物、动物、交通工具等词汇。只有当孩子稳定地理解了“飞机”这个词,才能够有效地说出来。
同时,在日常表达中,家长要注意语言简洁,尝试使用词组和简短的句子表达,这有利于孩子的理解。确保我们的表达能够被孩子接受,并给孩子一些反应的时间。
二、口腔肌肉对发音表达的影响
通常,2岁的孩子可以进行简单句子的表达。如果孩子的发音器官发育和运用还不成熟,家长可以通过食物咀嚼练习、气息游戏等训练来帮助孩子提升口腔肌肉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口腔肌肉进行字、词、句子的表达。
在日常表达中,家长要注意放慢语速,夸张口型,引导孩子表达。可以先从字词的模仿开始,或者引导孩子表达他们已经会说的话。
三、通过语言环境,引导孩子更多地表达
当孩子通过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表达时,家长通常会给予有效的回应。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发现不说话也能达到目的,甚至动作比说话更容易达到目的,所以他们就不愿意说话或者说话的动机不强。
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机会通过语言来沟通。例如,当孩子有需要时,即使他们只是做出动作而没有说话,我们也需要适当地引导和等待他们的表达,比如使用“要”、“帮助”等词语。只要孩子有表达,无论说得是否清晰、说了多少,我们都要及时肯定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当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通过不断地说话可以快速引起关注、提出请求并得到满足时,他们也会更愿意通过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总的来说,让孩子开口说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和语言发展程度都不同。
家长要学会理性看待和思考,多查阅专业文献或咨询专业人事的意见,避免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走入误区。